在生產環境中,通常都是以 Ingress 方式來曝露 HTTP/HTTPS 存取服務,而前幾天分享如何透過 NGINX Ingress、ExternalDNS 與 CoreDNS 等,就是在自建 Kubernetes 上實現這樣功能,讓我們以 L7 網路協定功能來達到服務存取目的。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有很多需要以 TCP/UDP 方式存取或連接服務,這樣該如何進行呢?相信有研究過 Kubernetes 朋友都知道 NGINX Ingress 也支援了 TCP/UDP 的反向代理,這表示 Ingress 也能支援 TCP/UDP。但另一個問題來了,如果叢集有兩個服務需要用到同一個 TCP/UDP Port 時,這該怎麼辦呢?這時 Ingress 就無法很好地達到該需求,那我們該怎麼做呢?事實上,Kubernetes Service 的 LoadBalancer 類型就能達到,但是僅限於公有雲服務
上才能完成,在地端的 Kubernetes 存在著一些限制,使得無法滿足需求。而這次主題就是要針對該議題進行說明與嘗試實作。
在開始實作前,我們先來聊聊目前 Kubernetes 支援的存取方式吧。
在生產環境中,有些容器應用程式會需要用到主機層面的網路資源,這時我們能夠在 Pod 設定hostNetwork: true
來讓該 Pod 能夠使用主機的 Network namespace。而這種方法有幾個優點:
雖然這在某些需求上使用很合理,,但用於 Pod 曝露給外部存取的話,就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說:由於 Pod 相依於主機,因此 Pod 使用的埠口(Port)會佔用主機、每次啟動會被排程道不同節點上,因此導致存取 IP 改變。如下圖建立了兩個應用程式,並分別使用 Host Network 功能。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使用 Host Network 的 Pod 能夠以主機 IP 位址來存取容器中的應用。假設有個 A 服務寫死要跟這模式的 Pod 溝通的 IP 位址,然後突然發生 HostA 節點故障狀況,這時 A 服務的 Pod 可能被搬移至其他節點上,因此存取 Pod 端點也跟著改變了,這時 A 服務就會發生連不到的狀況。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這種模式無法透過一個虛擬 IP 來提供外部存取,因此該節點故障時,就會影響到該 Pod。
除了 Host network 以外,Kubernetes 也支援在 Pod 指定hostPort
與containerPort
欄位來建立 Port 映射功能,讓某個 Pod 的 Port 能夠以主機的IP:Port
來存取服務。該模式與 Host network 好處差不多,但相對 Host network 來的安全一點,因為不需使用到主機的 Network namespace,但要注意此功能的支援,在目前版本中需要依賴 CNI 來完成。
另外使用 Host port 的容器只能被排程到沒有指定 Port 衝突的節點上,而這種方式也不適合提供給應用程式級的外部存取使用,比較適用於系統級背景服務。
圖片待補。
Kubernetes Service 是一種抽象資源,目的是希望把外部存取 Pod 機制進行分層處理,因為 Kubernetes Pod 監聽的 IP 位址不能作為外部存取端點來使用,這是由於 Pod 在叢集中,會隨著一些狀況而動態改變,或者重新建立,這使得原本的 Pod IP 位址也跟著變更,那如果有個服務寫死存取某個 IP 時,就會發生問題。因此 Kubernetes 利用 Service、EndPoint 與 Pod 三者關析來達到 Pod IP 改變時,也能透過統一的 IP 端點存取到 Pod。
預設情況下,Kubernetes Service 使用 ClusterIP 類型讓使用者可以在叢集內部存取 Pod。當將 Service 設定為 ClusterIP 時,Kubernetes 會自動從設定的網段分配一個名為 Cluster IP 的虛擬 IP 給 Service,接著利用 Linux 網路技術將指定的 Cluster IP 以 NAT 方式,轉發到 Pod 上來達成連接,因此大家會發現 Cluster IP 並不會真的存在實體網卡上。而這背後實現者就是 kube-proxy 這個元件,它利用 IPTables 或 IPVS 等技術,來實現 Service 運作機制,如下圖所示。
而使用過 Kubernetes ClusterIP 類型的朋友會發現,該類型僅能在 Kubernetes 叢集內部存取,那如果要曝露服務給外部存取的話呢?這就要用到另兩個 Kubernetes Service 的類型了。下面我們也簡單的介紹一下。
Service 的 NodePort 是一種很常用到的方式。由於 Kubernetes Service 預設都是使用 Cluster IP 來提供存取,但是 Cluster IP 只能在叢集內部存取用,當要給外部時,就無法達到需求,這時就能利用 NodePort 來達成。一但設定成 NodePort 時,叢集中裝有 kube-proxy 的節點,就會幫你把一個亂數 Port 綁定到主機上,接著利用 IPtables/IPVS 設定 NAT 轉發到關聯的 Pod 上,這樣只要存取任一個 Kubernetes 節點的 IP:Port 就能夠存取到 Pod。
內容待補。
LoadBalancer 是提供給公有雲使用的類型,如果一個 Service 設定為這個類型時,就會利用叢集中的 Cloud Provider 元件去呼叫公有雲的服務 API 來建立負載平衡器,接著跟這個 Pod 進行綁定。但在地端部署時,該類型會實現類似 NodePort 機制,但可以額外設定 externalIPs
來直接存取指定的 Port。
內容待補。
Ingress 雖然提供了許多負載平衡器的特性,如 HTTP/HTTPs 路由、SSL Termination、TCP/UDP 負載平衡等等。
內容待補。
今天了解了目前 Kubernetes 支援的外部存取服務方式。從中,我們知道在地端 Kubernetes 叢集中,並不支援網路負載平衡器的實現(Service 類型為 LoadBalancer),因為 Kubernetes 內建的 LB 功能,幾乎都用於公有雲(GCP、AWS、Azure 等)服務上。但在自建(地端)叢集中,若沒有 IaaS 平台或環境能夠使用的話,就會在建立 LoadBalancer Service 時,一直處於pending
狀態。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呢?下一篇將分享一些使用過的專案與做法。
今天由於一些原因沒有太多時間寫完整,這部分會在之後慢慢調整上來。
『Ingress 雖然提供了許多負載平衡器的特性,如 HTTP/HTTPs 路由、SSL Termination、TCP/UDP 負載平衡等等。』好想知道『雖然』之後還有那些甚麼沒講的。